东营构建石化领域涉税犯罪打防新格局

发表于:2024-06-14 16:36:42 浏览:114次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立足石化行业涉税犯罪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靶向整治,突出机制创新、战法创新、治理创新,探索构建打击防范石化领域涉税违法犯罪的“东营模式”。

2023年以来,东营市公安局共立涉税犯罪案件87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79人,成功发起3起集群战役和2起数据协同,涉案金额达150余亿元。

◆ 机制创新

   党政统领,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5月12日,东营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召开警税联席会议,就加快建成国家级石化行业研判中心,完善中心组织架构、运转机制建设,加强对石油炼化行业涉税犯罪的风险研判预警,进行研究会商。石化领域涉税犯罪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突出,为此,东营市公安局强化机制建设,升级完善涉警税合成作战中心,增强执法合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石化行业涉税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关于打击防范石油炼化领域涉税违法犯罪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东营市打击整治石油炼化领域涉税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按照“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整治”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14项硬措施,动员各部门资源力量,全方位推进石化行业涉税犯罪防范打击和风险化解处置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东营市警税合成作战中心,公安、税务联合常驻办公,共享数据资源,动态开展石化行业涉税犯罪风险监测预警,研判生成案件线索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涉税案件移送管理办法》《联络机制运行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联络协作配套文件,完善线索研判、案件查办、部门联动、信息互通等工作,构建起“公安+税务”深度合作新机制。

◆ 战法创新

   数据赋能,引领高质效打击   

2023年7月,东营市公安局通过警税深度研判、巡线深挖,提请部局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成功破获“5·13”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人,为国家挽回损失3.18亿余元。

石化领域涉税犯罪趋于高智商、网络化、团伙化发展,如何提升打击质效?东营市公安局创新打造涉税案件“市局主研、县区主办、警种协同、警税合成”工作新模式,实行警税密切协作、同步经营,实施石化行业涉税大要案件集成攻坚。

在内部,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上下统筹,经侦、网安、法制等警种部门合成作战,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深度实施海量数据整合、信息研判集成,全链条锁定犯罪团伙,高效推进全案经营。在外部,警税检法四方联动,从全市公安、税务、检察、法院遴选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组成市级专家团队,建立警税检法会商机制,对票货分离、变名虚开、挂靠代开等疑难复杂涉税案件,联合会商研判,准确认定案件性质,为打击石化行业涉税违法犯罪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撑。

此外,东营市公安局强化数据赋能,为打击石化领域涉税犯罪提供强力引擎。他们会同税务机关共同搭建了东营市货物和劳务税风险监测分析模型,将全市854户成品油生产和经销企业纳入监控,实现对石化15类指标分类的日、周、月动态监测,实时筛查风险数据,实现了常态化实时监测预警。创新研发炼化领域打击涉税犯罪数据模型,通过对多维数据进行智能研判,一键生成可视化图谱,透过数据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追踪资金流向,快速实施缉捕追赃,将涉税违法犯罪风险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打击炼化领域涉税犯罪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治理创新

   源头管控,维护国家税收安全   

如何减少、防范石化领域涉税犯罪,维护国家税收安全?东营市公安局从源头治理入手,做到动态管控、风险提示与安全宣传并重。

从源头入手,东营市公安局将全市854家石化生产经销行业、经销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重点,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专班,进行动态监测管控。东营市公安局制定发放企业合规经营明白书,指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筛查确定石化行业涉税违法犯罪高风险市场主体及重点人员,搭建涉案企业的数据库和石化行业涉税违法犯罪高风险人员数据库,为全市重点炼化企业采购、销售等经营活动及时提供风险警示。

针对石化企业涉税风险,东营市公安局会同税务机关开展联合警示约谈,向企业发送风险隐患警示函,提示涉税风险,督促、指导石化企业堵塞风险漏洞。今年以来,发放明白书和警示函1600余份,约谈风险企业180家,从源头上减少涉税违法犯罪的发生,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东营市公安局依托网络、电子屏等媒介平台,发挥宣传矩阵作用,普及涉税法律法规。去年以来,举办送法入企、专题讲座等活动7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切实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