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涉税情况的通报
根据税收风险筛查情况,我局发现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少缴消费税风险,经综合研判于2023年11月6日向企业送达了风险提示单,并多次开展了纳税辅导和约谈。在企业不主动配合消除涉税风险的情况下,我局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于2024年3月27日向其下发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企业对相关应税产品依法依规缴纳税款。截至目前,企业未予缴纳。下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沟通,继续争取企业配合,深入做好政策辅导,依法依规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
2024年6月14日
从多家官方新闻获知,以及博汇股份自己的公告,很多朋友已经看到了,关于“重芳烃”产品是否征收消费税的问题,企业和税务部门产生了重大分歧,现在博汇股份的主要化工生产装置已经停产。
面对高达5亿元的补税要求,博汇股份的负责人瞬间陷入了困境,情绪失控之下,他愤怒地表示,公司的价值都不足以支付这笔税款,宁愿停产停业,解散所有员工,也无力应对。
审视公司财务报告,一季度末公司手头现金仅4亿元,而银行负债却高达9.3亿元,还有应付债券3.94亿元。若真要补全税款,银行欠款将无法偿还,债券也会面临违约风险,供应商欠款更是无望清偿。
更糟糕的是,公司生产经营每况愈下,持续亏损,已失去造血能力,离破产关门似乎只剩一步之遥,难怪老板心生退意,打算提前退休。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最感到担忧和恐慌的莫过于银行。当初贷款时,公司还描绘着宏伟蓝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走出国门,冲向亚洲,打造世界级的化工巨头。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公司的脆弱程度令人咋舌。目前,公司账上仅有的4亿元现金,无疑成为了众人争夺的焦点。在这方面,银行凭借其天然优势,无疑会占据先机。他们可能会不顾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先行冻结自己的贷款部分,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2024年一季度末,博汇股份的应收账款已经清零,而应付账款大幅增长,再加上增长的有息负债,各种迹象都表明,他们确实是不想再干了。好好的上市公司,为何不想干了呢?原因很明显,他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税务部门的理解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审计机构也是一样理解的,那就是“跑不脱”,必须得交。除了有立法权,其他的所有救济措施都无效,已经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到这里,关于消费税政策的影响,不仅仅是博汇股份,实际上,受到2023年下半年消费税政策影响被迫关门的企业并不少,这就是间接税本身问题的典型表现。
听“消费税”这个名字,就应该在消费环节交,也就是去找加油站收税。试图把纳税环节向生产环节移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今天的左右为难,顾此失彼。防堵漏洞是对的,但措施要适度,过于猛烈就有可能把正常的经营通道一并堵塞。